|
|
|
新高中課程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提供一個寬廣、均衡和多元化的課程,讓學生有足夠的科目選擇,並在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藝術和體育方面提供學習經歷,以配合不同學生的興趣和性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本校建議開設
14 個新高中科目,加上其他必修的體藝課程,基本上已涵蓋現時中學課程的各個不同學習領域。 |
學習領域 |
科目 |
中國語文教育 |
|
英國語文教育 |
|
數學教育 |
|
通識教育 |
|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
- 中國歷史
- 旅遊與款待
- 經濟
- 地理
- 宗教 (非新高中科目)
|
科學教育 |
|
科技教育 |
|
藝術教育 |
|
體育 |
|
|
為配合新高中課程,本校於初中提供有效的跨課程學習機會,讓學生掌握基要的知識及學習技巧。中一及中二級的綜合人文科及歷史與文化科,均有跨課程的學習元素。為支援學生學習通識教育科,學校建基於現有的優勢(本校早於1992年起開設高級補充程度通識教育科),在中三級開設通識教育科,透過自行設計的校本課程讓同學經歷專題探究所需的技能及相關的思考訓練,也讓同學在修讀新高中通識教育科前能初步掌握探究社會議題的方法及進行專題研習所需的技巧。
語文科已因應新高中課程的考試模式,在初中作出所需之改動,藉此配合課程的發展。
校方亦已因應學生學習差異的問題,於多年前按能力分班學習。而現時高中的核心科目亦已施行分組小班教學(四班分六組),使老師能更有效地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
同時,我們亦會通過「晨讀計劃」、「閱讀獎勵計劃」及「老師推薦好書計劃」等活動鼓勵學生從閱讀中學習。而隨著愈來愈多科目設立網上自學平台,學生會有更多機會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貫徹「學會學習」及「終身學習」的理念。在均衡學生發展方面,本校亦會繼續為學生提供其他學習經歷,例如在課堂以外安排全方位學習活動,如參與社區活動、德育培訓活動以及體驗一些與職業相關的經歷等。
|
|
|
|
|